大家有聽過 #情緒勞動 嗎?!
今天來寫一點比較正經的XD
#育兒中的情緒勞動
打從搬到新家後自己開始一打二的生活,總是從一大早起床就忙得團團轉,更別說升三級警戒而無法回娘家稍作喘息,「我真的要崩潰了」、「我快受不了了」的感覺常是在忙著煮飯而兩個孩子又同時「找事」時發生,均均可能無事呻吟的狂叫媽媽,一下要喝水、一下要聽雜誌音檔、一下要大便的,辰辰可能在這時候繞到腳邊抱大腿想要人抱,偶爾還帶了點屎味,原本應該要流暢的料理程序總是被這些小事切割得零零落落,還得顧及孩子情緒而壓抑自己煩躁的心情,細心溫柔地滿足他們的需要。
而這些只不過是媽媽們最平凡的日常,更遑論來個一家大小發燒生病、打破東西…等等需要更多時間處理與照料的額外負擔,大家一起在家待了防疫的這兩個多月來,應該很多人情緒都快滿到最高點了吧—最近應好友 圍爸喵爸的親子日常 邀請,認識了「情緒勞動」這個名詞,哇~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覺得好累,原來最近的我時常處於情緒勞動的超載狀態,那些疲累其實除了身體上的勞動外,更多的是「要求自己做出符合時空環境、社會角色期待的理想自己」,所以即便心情不安焦躁也要表現出溫暖體貼的照顧一家老小,而這些可能早已從小潛移默化進大多女性(包括我)的日常
#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一詞是來自1983年社會學家霍奇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提出,例如空服員為了服務乘客而營造溫和的臉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以便妥善管理乘客在航班內的情緒和期望,這樣的情緒支出就是一種「情緒勞動」。情緒勞動是用來換取工資的商品,所以有交易價值(註),而後引申到家庭關係中。
「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雖然現時已不再是必然,但根深蒂固的傳統家庭關係其實還是依賴女性必須在婚姻中扮演生養、教育、家務等角色,另外可能還得擔負起維持溫馨家庭氣氛的主責。
而反觀爸爸們,最常在網路鄉民們中被抱怨的無非是成天玩手遊、屎遁超過半小時、總是無法完成交派的任務等等⋯看得出來大多數的台灣男性在婚姻中似乎還是可以繼續依賴地當著「長子」,而女性則必須從婚前備受寵愛的女兒、妻子瞬間升級為百般全能的老媽子(我說的是多數情況,當然我相信應該還是有些幸福美滿勞動均等的關係)
即使是像我家的處女座大跟班一樣,已經算是能夠主動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但生活中還是有許多大小瑣事,時時挑戰著我因承擔太多而容易斷裂的腦神經,例如:在我一手抱著辰辰一手從備料、煮菜到煮完三道菜上桌後,大跟班下班回家,先是把襪子隨意地放在他自以為邊邊的小角落,雖然貼心的趕緊抱起孩子接手坐上餐椅,但接下來又是與孩子一同吃飯的戰鬥——通常是這樣的:我一邊快速扒飯,一邊關心老公上班狀況與心情,一邊回應老大的各種要求(我要喝水、我要吃xx幫我夾、媽媽跟我聊天),一方面還要協助餵食辰辰或者一面撿起掉落的食物,在短短4.50分鐘的用餐時間感覺已然耗盡全身氣力、疲於應對各方,且還要儘量保持心情穩定愉悅,否則很可能馬上就又開始對均均碎念:「你到底要吃多久」、「吃飯不要玩」等等
於此同時看看大跟班,則總是感覺一派悠哉的餵著辰辰、吃著晚餐,還能一邊看著line群聊天傻笑或者滑臉書影片,看到這心中的火可能又要起來了,「到底我為什麼要這麼累」😭,但為了一家和諧,還是要繼續用溫柔的語氣請他幫忙可能無法完全完成的幾項工作,就像根本是千手觀音的超商店員,忙碌的按下咖啡鍵、撕開微波包裝加熱、再去找個包裹,最後還得微笑地告訴你咖啡餐點好了唷,謝謝光臨~
太多那些婚姻或者育兒生活中細瑣零碎的小事,讓媽媽們的情緒勞動超載,但最令人為之氣結的則是,旁人甚至枕邊人認為那些只不過是理所當然,而毫無感謝。
好在大跟班與均均對我還是有許多體貼,「謝謝」、「辛苦了」、「我愛你」是他們常常會在睡前表達的心意。
最近的我學會了一些,儘量不要逼緊自己成為那個理想中的媽媽角色,在吃飯時面對均均的要求或者不斷黏過來的屁股,我會跟他說「給媽媽一點空間」、「讓我休息一下」,而均均也從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現在已經了解媽媽的需要而幫我一起撐開些許的喘息時間。
而面對大跟班,我也主動提出自己需要在週末時出門放鬆,遠離24小時不斷面對的家務與孩子,雖然只有一兩個小時,但自己獨自在外頭散步吸點自由的空氣,感覺又能快速補足能量。
與其說「女人要多愛自己一點」,其實或許有些家庭是另外一方承受較多,所以倒不如更具體的說是「一起來正視家庭關係、育兒生活中的情緒勞動、思考如何在家內維持勞動平衡吧~」
歡迎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自己在家庭裡的情緒勞動,跟我們分享吧~
———
補充:
澄清一下,大跟班還是有負責做很多家事打掃的,不是全部都我做,不用擔心,只是家務真的源源不絕啊😭
註:「情緒勞動」定義引自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38083?fbclid=IwAR2yNARPwnShgPbTfrbbIvNm4NPdQKU94SUOBlE19qAt25ANLFYzSuKgtF0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